| ![]() | ||||||||
| |||||||||
| |||||||||
|
胸痹(心痛)(西医:缺血性心脏病,冠心病) | ||
以胸部闷痛,甚则胸痛彻背,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,轻者仅感胸闷如窒,呼吸欠畅,重者则有胸痛,严重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。 大致意思是心绞痛。其实在伟大祖国冠心病发病率一直低级,知道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美国人民还在研究为什么中国冠心病发病率这么低,是不是基因导致的。 结果,改革开发,生活条件好了,发病率上来了。什么基因啊,就是吃出来的。从前吃素的,成天要劳动,现在吃荤的,天天不运动,全部是列宁说的,胖得发愁的资本主义阔太太。 冠心病、心绞痛来了。 1.胸痹的记载最早见于《内经》。 2.《素问·厥论》有“真心痛”之说,谓“真心痛,手足青至节,心痛甚,旦发夕死,夕发旦死。” 3.《金匮要略》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,认为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,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方案,并创栝楼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剂。 4.明·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首次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,并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。 |
单 验 方辨证论治: 1.寒滞心脉证:胸闷,心痛,心悸,受寒而发,恶寒肢冷,面色苍白,唇紫,舌淡紫,苔白,脉弦紧或沉迟,或结代。散寒宣痹。宽胸丸改为汤剂,送服冠心苏合丸。 2.痰阻心脉证:胸闷,心胸作痛,心悸,或咳嗽吐痰,体胖,唇色淡,舌淡紫,苔白腻,脉沉滑。法痰宣痹,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。 3.心脉瘀阻证:胸闷,心痛如刺,心悸,舌暗或有瘀点,脉弦涩或结代。化瘀宽心。血府逐瘀汤加减。 4.心气虚血瘀证,胸闷,心痛如刺,心悸,气短神疲,活动后加重,舌暗淡或有瘀点,脉弱或涩,补益心气、活血化瘀。二参加黄芪、三七、瓜蒌等药。 5.心阳(亏)虚证,心胸憋闷,心痛时作,心悸,眩晕,神疲气短,畏寒肢冷,面色晄白,口唇紫暗,舌质淡,苔白滑,脉弱而数或结、代。温补心阳,桂枝甘草汤合瓜蒌藤白白酒汤加减。 6.心气阴两虚证,胸闷,心痛,心悸,气短,神疲乏力,失眠多梦,或汗出,便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无力,或促或代。补益心气、滋补心阴。生脉散加味。 |
|